❶中国好人
2000年3月4日,3万余名球迷在上海虹口足球场目睹了超霸杯决赛的惊人一幕。
辽宁队压着上赛季“双冠王”山东队一顿胖揍,最后以4:2夺冠,其中辽宁队年仅22岁的青年球员曲乐恒独进3球,风光无俩,引发了诸多国外俱乐部的关注。
然鹅,仅仅一个月之后,张玉宁酒后开车带着曲乐恒在路上发生车祸,副驾驶上的曲乐恒由于没有系安全带腰椎骨折,腰部以下高位截瘫,从此与轮椅相伴。
(惨烈的车祸现场)
其实,曲乐恒、张玉宁、李铁,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子弟,他们从小相识,在同一所小学上学,一起踢球。
1985年,在体育老师朱凯的引荐下,这三位年仅7岁的少年进入了张引创办的“辽宁省少儿足球队”,并在随后升入辽宁青年队,成为队内的:
铁三角。
谁也没有想到,15年以后,曲乐恒与张玉宁因车祸纠纷对簿公堂,亲如兄弟的两人决裂了。
也没有人想到,李铁会站出来,宣布与张玉宁绝交,并一力承担了接济曲乐恒的重担。他为曲乐恒安排退役后的工作与生活,由此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帮扶关系。
例如,曲乐恒是李铁粉丝团沈阳分团团长,也是李铁8号足球公园的总经理,是李铁足校的实际管理者之一。
(前排居中为曲乐恒,后排左三为李铁)
2012年,35岁的李铁宣布退役,并担任广州恒大的助理教练。他对前来采访的媒体直言:
虽然退役了,但我是离不开足球圈的,而且要多挣点钱…还要养“小妹”呢 (注:曲乐恒绰号“小妹”)。
正因为与曲乐恒的特殊关系,李铁在沈阳球迷中的声望非常不错。在他落马后,有沈阳球迷第一时间表示:
他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。
而在媒体人眼里,李铁气质沉稳、重情重义、双商很高,是值得打交道的人。例如在董路老师眼里,铁子哥岂止是不错,他“至少是个岳飞”。
而在臧否人物方面,直言“李铁正直”的刘建宏老师就走位飘忽多了。他是如此回应球迷质疑的:
后来的李铁变了,变成了屏幕里的那个我不认识的李铁!
也就是说,资深足球圈人士刘建宏认为,李铁是个中国好人,只不过后来变坏了。
这句式很耳熟,正如“有些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执行层面出了问题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:
李铁变坏的历史拐点,究竟发生于什么时候?
❷铁子的另一面
2024年1月,随着央视反复专题片的播出,关于李铁的陈年旧事被一一爆料,李铁贪腐尺度之大、历史之悠久,令人咋舌。
有人认为“有权才有收钱的机会”,因此李铁的堕落发生在2020年1月,担任国家队主教练之后。
他们的论据是李铁300万行贿竞聘重要岗位、6000万召集俱乐部球员进国家队镀金。
但这个论断是有疑问的。例如据媒体报道,在李铁出事后,他的妻子龙菲:
拒退2.7亿赃款。
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”,吃瓜群众很难想象,担任国家队主教练不足2年的李铁,是如何快速搞到2.7亿赃款的?
也有人认为,李铁变坏的契机是2012年退役后,也就是从广州恒大担任助理教练开始,在华夏幸福俱乐部牛刀小试,在武汉卓尔俱乐部大展身手。
例如有媒体报道,李铁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后,依然和武汉俱乐部签订了“年薪3000万+签字费3000万”的违规合同,替武汉队摆平各种事情。而根据2013年我国足球协会的规定,国字号教练是不允许在俱乐部兼职的。
甚至于武汉队在比赛前,还需要专门请示李铁“排兵布阵”,宛如一出“FM足球经理on-line”版。
(你别说,在FM游戏中,李铁的精神属性还不错,是个教练苗子)
但种种迹象表明,“最恨踢假球”的李铁,在球员时期就涉嫌“卖球”。
1998年,巴西学成归来的李铁回归辽宁队,让甲B徘徊多年的辽足迎来了新的希望,在联赛中刮起了青春风暴,当地球迷把这支有望冲超的青年球队称为“辽小虎”。
但由于球队的4位大股东不肯出资,账上没钱的辽足开始“卖球”。
例如在甲B联赛第21轮时,已经冲A成功的辽宁队2:4输给了保级队伍成都五牛。辽宁队全场梦游,后腰李铁屡屡被抢断、被突破。
这场比赛引发了巨大的争议,因为辽宁队对阵成都队时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,此前3场比赛全部取胜,共攻入17球仅失1球,不应该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模样。
赛后,有其它俱乐部向中国足协投诉。最终足协吊销了辽宁队和成都队主教练的教练证书,但没有其他处罚手段。
21岁的小将李铁,提前领悟到了中国足球的哲学:
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而是人情世故。
亚马逊一只蝴蝶扇动翅膀,可能引发纽约的暴风雨。没有人预料到,这一场看似“无伤大雅”的假球,会给中国足球带来什么。
因辽宁队放水而侥幸保级的成都队,自此彻底放飞自我,在假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2001年甲B联赛第21轮,成都队与绵阳队打出11:2的高比分,引发了中国足球最臭名昭著的假球事件:
甲B五鼠案。
当“五鼠”之一的浙江绿城老板宋卫平开除5位队员、向足协自爆行贿记录,由此引发中国职业足球最大的假球案,并成为中国足球联赛由盛转衰的拐点时,不知道正在备战世界杯的李铁作何感想?
李铁和他的中国足球,从一开始就没有干净过。
❸圈内人的队长
现在该说一说李铁的成长史了。它可以让吃瓜群众体会到,李铁的双面人格、对成功的病态执念,是如何形成的。
1993年,中国足协组建了健力宝青年队,以全队留学巴西的方式培养青年球员,由李铁担任队长。
这是李铁自己都没有想到的。
(1993年,担任健力宝队队长的李铁)
从1992年起,健力宝青年队的选拔工作,成为中国足球圈内的头等大事。当时号称由足球名宿把关,层层筛选,坚决杜绝各种后门与关系,最后优中选优产生22个留学名额。
但中国足球的事,基本上都要换个思路来理解。
例如名宿把关,也可以理解为圈内人士把持拍板的权力;层层筛选,意味着需要打点各方人士,流程漫长;优中选优,意味着以“内部养蛊”的方式得出圈内人妥协之后的“满意解”。
当时大连青年队的孙继海在选拔时表现卓越,被媒体记者调侃为:
回家准备好铺盖卷,麻利地去巴西吧。
但最终,孙继海由于骨龄超出一个月而落选,当时官方的解释是“严格按照标准选人”。
这个解释糊弄球迷够用了,但在专业人士眼中,则是另一番光景。因为测骨龄是一种相对的办法:
1,测骨龄的准确性存疑。每个人的遗传特征、营养水平、生长发育速度存在区别,难以通过关节X光片精准预测未来的身高、运动能力。 2,测骨龄的精度存疑。在当时,测骨龄的技术手段并不完备,当时的精准度只能达到“确认超出半年到1年”这个层次,医生很难准确地测出骨龄“超出一个月”。
正因为这样的猫腻,一位国家级青训教练表示:
这次健力宝选拔变味了,走样了…
但多年以后,曾入选健力宝队的李铁、郝伟、张效瑞等球员陆续陷入“改年龄”的漩涡中。尤其是张效瑞赴法国踢球前,为了绕开足协制定的留洋年龄限制,坦然承认自己改过年龄。
即便如此,在入选健力宝队的辽宁青年球员中,李铁并不是表现最出色的,他的优势在于位置感好,耐力超强,但个人技术以及处理球的能力稍逊。在他的自传中,李铁自己都承认:
我的天赋并不是很理想。
但天赋一般、涉嫌改年龄的李铁,还是顺利地入选了健力宝队22人名单,因为站在他背后的,是曾创下“十冠王”成绩的辽宁足球队,是常年的全运会金牌大户辽宁省。
中国足坛,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封闭、讲究社会关系的小圈子,师生关系、老乡情谊、派系站队、排资论辈…你能想象的一切现象,都可以在足坛找到先例。
我相信李铁在球员阶段很努力,但在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健力宝队筛选过程中,他背后的圈子是重要的推手,他是中国足球文化的既得利益者。
根据李铁的自传,他重情义,但江湖气息很浓。例如他貌似稳重的性格背后,是异常火爆的脾气。他曾经把多位队友打得鼻青眼肿,因为不合群而对小圈子外的球员诉诸冷暴力。很多人评论李铁是一个:
很难沟通的人。
(李铁的“死亡凝视”,很像《英雄无敌》中的某项特技)
当年《足球报》说到一件小事,说是健力宝解散后,球员回归母俱乐部。有一次,辽宁队客场意外告负,在回程的大巴上,生性活泼的李金羽为了调节沉闷的气氛,大声地唱了一首搞怪的歌曲,结果被他的健力宝队友李铁一顿痛骂,最后还是主教练张引出来劝解。
因此从理论上说,天赋一般、性格一般的李铁被任命为健力宝队的队长,似乎不符合管理学原理。
但如果从社会学角度就很好理解了:
健力宝队中,辽宁籍球员数量最多,李铁作为既得利益者入选,被挑选出来参与球队管理、掌控球队进程,是很自然的布局与利益捆绑。
李铁首先是他相关小圈子里公推的代表,然后才是某个球队队长——谁是圈内人的朋友,谁不是,从一开始就划定得秩序井然。
这种刺眼的现象,其实反衬出组建健力宝的“有关部门”的无能与不作为。毕竟,作为全国选拔、国外封闭训练的精英青训队,健力宝队具有打破社会关系藩篱的先机,理应为中国足球输送更多人才。
但那时候,“有关部门”在干什么呢?
1995年,健力宝队曾回国修整,淘汰并补充了一批球员。但当时某体育媒体通过采访,发布了一个重磅新闻,揭示出健力宝队在巴西留学期间生活艰苦,球员们经常饿得吃不饱饭,而且缺乏与当地俱乐部的正规比赛。
这则报道引发了全国球迷的关注。
健力宝公司是最先沉不住气的,它召开新闻发布会自证清白,表明自己的赞助资金已经及时、足额地划拨给了足协,不存在扣克的行为。
健力宝公司“不顾大局”的表现让有关部门很难做啊。中国足协内部开会,宣布从即将开赛的甲A联赛筹划准备金中,拨付资金给健力宝队,并再次强调中国足球:
再苦不能苦孩子。
这样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做法导致了另一个后果:甲A联赛险些因资金不足而流产。
关键时候,还是王俊生副主席加班加点,一家家地和赞助商谈条件,“化缘”到了启动甲A的准备金。自从,中国足球赶上了职业化的大浪潮,成为中国球迷最难忘的时刻。
这个小插曲成为了中国足坛的一段佳话,它既能说明中国足协的高瞻远瞩,也能证明足协官员的宵衣旰食,简直是一曲忠诚的赞歌。
但有意思的是,再没有人深究:
既然健力宝的赞助按照正规流程在走,为什么会中途出现资金大缺口呢?
很多老球迷无限缅怀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,好像回到从前就能变好一样。但你要明白,中国足球的乱象,其实从一开始就摆在那里。只不过当时的球迷还有一股心气,愿意去支持中国足球,愿意送子女接受足球训练。
到2002年冲入世界杯决赛阶段时,这个短暂的中国足球爆发期掩盖了所有的问题,成为了足协的遮羞布。
但二十年后,一地鸡毛的残酷现实教育了所有球迷,大家只能如欣赏电视剧《繁花》一样,依稀记得当年的好时光。此所谓:
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
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
❹铁在烧
2002年,在历史性地率队冲入世界杯后,25岁的李铁发行了一本自传:
《铁在烧:李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
全书共分为“铁的自述”、“恩师说铁”、“真实如铁”三个部分。李铁在第一部分中花了整整两章记叙了因伯乐推荐而入行的事迹。并强调了一件小事:
为了让李铁留在沈阳踢球,父亲李春融甚至拒绝了调任北京的机会。
当时,李铁在日记里自信满满地写道:
我天天都在进步,当我25岁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?那时的我应该已经在地方队成功当上主力,拿下全国冠军和金球奖,在国家队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,带领中国队登上亚洲的顶点,在世界杯上拿出优秀的表现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我还想去日本或欧洲踢球,让更多的人了解我,了解中国。
在自传最后,李铁在回答网友“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”时,毫不犹豫地说:
是成功。
自传出版的时刻,正是李铁的黄金年代。时年25的他已经拿下中国金球奖,带领中国队闯入了02年的韩日世界杯,并在世界杯之后租借加盟埃弗顿。
他是那么年轻,享受着触手可及的伟大成功,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。
但在他的父母眼中,关于李铁的叙述是另一个模样。
李铁的父亲李春融毕业于天津大学,是原沈阳黎明机械制造集团高级工程师;他的母亲王桂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是一家公司的高管。而李铁的哥哥李健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。
在那个年代,李铁家境不错,称得上是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”。按照如今“学二代”的常规操作,铁子哥起码也要在高中阶段发表两篇SCI论文,然后在大学时参加各类竞赛项目、保送直博,最后带上金丝眼镜,赢得“李叫兽”的美誉。
——以上套路在东北地区尤其吃得开。
但阴差阳错之下,铁子哥走上了另一条充满荆棘与荣耀的道路。
(是不是他的十六岁,注定要为足球落眼泪)
自2022年11月李铁被纪检监察部门带走后,李春融夫妇就如祥林嫂一样,整日自怨自艾:
当年要是坚决一点,不让他走这条路就好了,让他好好读书,做个普通工薪族,我就知足了。
这份哀婉的沉痛,像极了秦国丞相李斯被腰斩前,给儿子留下的遗言:
吾欲与若复牵黄犬,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
当然,与李斯相比,李春融的遗憾应该小得多:
虽然儿子面临牢狱之灾,但至少儿媳妇正在国外享福呢
觉得有趣,关注公众号:将军箭,不过分吧?
17 Jan 2024
点击“分享”和“赞”,感谢你的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