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近的两场NBA比赛中,火箭队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竞技状态,最终以1胜1负的战绩结束了东部客场之旅。首战面对芝加哥公牛队,火箭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内线冲击力与高效的罚球表现,最终以一场大胜收官。
然而,仅仅过了一天,当他们客场挑战密尔沃基雄鹿队时,却遭遇了利拉德的准绝杀,遗憾败北。这两场比赛的结果,也反映了火箭队冲击内线的表现。2场比赛大家也看到了,火箭队的三分命中率不佳,都不及三成,但火箭队一胜一负。
首场对阵公牛队的比赛,火箭队虽然在三分球线外的手感并不理想,全场三分命中率不足30%,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自乱阵脚。相反,球队迅速调整策略,将进攻重心转移到了篮下。面对公牛队相对薄弱的内线防守,火箭队的球员们如同找到了突破口,轮番冲击篮筐,不仅屡屡得手,还造成了对手大量的犯规,从而获得了宝贵的罚球机会。
整场比赛下来,火箭队共获得了32次罚球,命中了其中的23球,这一数据无疑成为了他们赢下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通过罚球,火箭队不仅弥补了外线投篮的不足,还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,最终收获了一场轻松的大胜。
然而,好景不长,当火箭队带着胜利的余温来到密尔沃基,面对拥有洛佩兹和“字母哥”阿德托昆博这样内线巨塔的雄鹿队时,他们的内线攻势却遭遇了巨大的阻碍。与公牛队相比,雄鹿队的内线防守更加严密,无论是篮下保护还是补防意识都堪称顶级。在这样的防守强度下,火箭队的球员们很难再像之前那样轻松地冲击篮下得分,更别提造成对手的犯规了。
因此,整场比赛下来,他们的罚球次数锐减至13次,尽管命中率依旧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(13中11),但显然已经无法弥补外线投篮失准带来的损失。
事实上,火箭队在两场比赛中的三分球表现都不尽如人意,但为何在与公牛队的比赛中能够大胜,而在面对雄鹿队时却败下阵来?答案就在于他们冲击篮下的能力与罚球次数的差异。在与公牛队的比赛中,火箭队凭借出色的内线进攻与高效的罚球,成功弥补了外线投篮的不足,从而赢得了比赛。而面对雄鹿队时,由于内线进攻受阻,罚球次数大幅减少,火箭队的外线投篮又未能找回手感,最终导致了他们输掉了比赛。
从更深层次来看,火箭队在这两场比赛中展现出的不同表现,也反映出了他们在战术体系与球员配置上的某些局限。在拥有强大内线的对手面前,火箭队缺乏足够的身高与力量优势来频繁冲击篮下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进攻手段。
申京虽然手活好,还有不错的传球能力,但是在内线硬碰硬的能力还需要加强,而且申京球风偏软,这也是内线不敌雄鹿队的原因所在。同时,球队在外线投篮方面的稳定性仍有待提高,尤其是在关键时刻,能否命中那些决定性的三分球,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胜负。
此外,火箭队还需要在球员轮转与战术调整上做出更多的努力。在面对不同风格的对手时,如何快速适应并找到最有效的进攻方式,是他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。例如,在面对拥有高大内线的球队时,火箭队或许可以尝试更多地利用外线球员的突破分球能力,以及中远距离的投篮来拉开空间,从而为内线球员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。
同时,小史密斯应该加强篮下单打能力,申京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对抗水准,这样火箭队的内线才能在硬仗中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是像这场对阵雄鹿队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