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刚刚度过30岁生日的申花俱乐部,最近携手装备中超的赞助商推出一款周年特别款纪念T恤。不出意外,商品一经问世,迅速点燃申城球迷的购买热情。不过热潮之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,不少“拼手速”失败的球迷吐槽供应商对于部分尺码供货不足,也有部分申花拥趸对这件特别T恤的设计提出意见。
作为国内顶级足球联赛的“门面”,各支队伍的球衣和球迷T恤,不仅是俱乐部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,更应该成为各队“圈粉”的利器之一。然而这些年,关于中超装备的吐槽始终不曾间断,这样的情况对联赛的发展,肯定是不利的。
诚意
目前中超联赛的装备,采用统一赞助商打包提供的形式,这样的做法能确保中小俱乐部每年获得一定的收益,牺牲的是同业竞争带来的压力,时间一长,不仅可能让球迷产生审美疲劳,更让装备提供商失去初来乍到时的诚意与用心。
在俱乐部各自找赞助商的年代,中国足球虽然水平不算很高,但风格多元的球衣,一直是球迷群体间津津乐道的话题。那些年,穿着一身白色战袍夺冠的申花、身披红白色球衣驰骋足坛的广州太阳神,还有国足战胜日本队时那一袭白蓝色球衣,都是不同装备供应商引以为傲的“拳头产品”,诚意十足。使用统一装备后,虽然也有过男足亚运队的绿色球衣、本赛季申花的“特别版”客场队服等受到好评的作品,但大多数时候,厂家给出的设计方案和成品,很难让球迷满意,“套模板”“缺设计”“一成不变”等词汇,几乎成为每个赛季前球迷对新球衣的“老吐槽”。古话说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,长时间缺少对手,且手握未来数年合作协议,这样的装备供应商,对于中超俱乐部和球迷的要求,还会拿出多少诚意,或许该打上一个问号。
放眼世界体坛,联赛球队装备合作被一家企业垄断的例子并不少,美国的NBA和职业足球大联盟,都是典型例子。可与缺乏变化的中超装备相比,美职联的球衣却时常能玩出花,城市特别版、经典复刻版、百场纪念版……且不论上身效果,众多不同的款式便向球迷和联赛管理运营方展现了足够的诚意。说到底,由于联赛的健康发展,NBA和美职联不会为找不到装备“接盘侠”担忧,这一点是如今的中超无法比拟的,也是供应商“区别对待”的重要因素。
潜力
在申花30周年纪念T恤的讨论区中,有部分非本地球迷表达对申城球迷的羡慕。“供应商至少还愿意为俱乐部设计特别款,不少球队想都不敢想。”有一位网友如是说。这样的表态,说出了目前中超和供应商间的一大问题——如何挖掘联赛的市场潜力。
今年恰逢日本J联赛职业化30周年,各家俱乐部的装备供应商几乎无一例外地推出纪念款球衣和球迷T恤。“因为供应商了解,球迷愿意花钱去买这些周边,所以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推出新款。”本赛季不幸降级的横滨FC主帅四方田修平在谈及本赛季众多的特别款球衣时说,“30年前,球迷就开始购买球队周边产品,如今已经养成习惯,这对联赛发展很有益处。”相比之下,除了申花、国安等少数球队的拥趸,绝大多数中超球迷都不太会去购买正版球衣等周边,在不少有中超球队的城市,甚至不太容易找到一家周边专卖店,这些都是未来中超联赛和各俱乐部可以打造发掘的,有潜力的商机。或许等到中超能与J联赛一样,有了购买正版周边的传统,那些关于球衣等装备的吐槽,也会少很多。
明年,中国顶级联赛职业化将迈入第30年,都说三十而立,我们曾经引进过不少驰名国际的巨星,也拥有条件一流的球场和热情的球迷,可在球衣设计和周边销售等“软实力”方面,中超联赛,还得与国际接轨,向邻居和其他主流联赛取取经,毕竟一个成熟的足球联赛,远不止高水平的球员和竞技,作为“门面”的球衣和重要支柱的球迷产业,同样不该被忽视。
场外音:掉落的队徽
周末的英超联赛中,热刺球员约翰逊成为焦点之一,不是因为他的表现多么精彩,而是因为他身上的装备——一件比赛踢到一半,队徽意外掉落,只剩赞助商和广告的“另类”球衣。赛后,热刺线上商品店的留言区里,不少球迷留言询问能否制作一些这样的特别版球衣,这一诉求也得到热刺官方的积极响应。简单的几条留言和回复,能让球衣掉队徽这样的“囧事”,成为俱乐部全新的商机,这,便是球迷文化的作用。
20多年前,南京路新世界商城曾开出过申城第一家申花俱乐部周边特许店,开门后的一个月,店内各类物品几乎全部卖到断货,为俱乐部创造了可观的收益。可惜的是,这样的良好势头,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,有一段时间,沪上各职业球队的支持者,甚至找不到购买官方周边商品的渠道,长时间忽视球迷文化的构建,放弃几乎唾手可得的商机,如今回想起来,着实让人惋惜。从某种角度上看,未能建立与球迷间沟通和连接的渠道,才是俱乐部真正“掉落的队徽”。
不论是刚刚度过30岁生日的申花、捧得中超冠军不久的海港,还是备受球迷关注的大鲨鱼,俱乐部在谈及目标时,都提到过“建造百年俱乐部”的愿望。实际上,除了球场内的表现,如何经营好俱乐部与球迷的关系,建立适合的球迷文化,同样不容忽视,大鲨鱼官方旗舰店的开门迎客和申花30周年纪念T恤的上线售卖,便是良好的开端。但愿,这一回捡起的“掉落队徽”,之后能一直被俱乐部“挂”在心间,别再像当年那家火爆的申花官方用品店那般昙花一现。(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)